回望高考 那些难忘的故事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17-12-19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骑自行车上大学

    1978年3月,骑着一辆旧自行车,李安民走进了陕西师范大学。从家到学校近60公里路程,他骑车走了三个多小时。

    “因为上学,收入也没了,一家人要生活、要盖房子,经济负担很重。”相较于同学们的欢呼雀跃,进入大学的李安民心情很复杂。好在当时师范学校不仅不收费,每月还补贴21元钱。4年风雨无阻骑车上学,让李安民成了校内的“名人”。

    陕师大七七级生物系就一个班,64名学生,32岁的李安民是老大哥,年龄最小的16岁。不少同学下过乡,或者当过工人、民办教师,像李安民这样老大不小、家有妻儿的有好几个。

    “大家学习都非常刻苦,不愿意浪费一分钟。”大学时光给李安民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,同学们讨论各类学习问题,尝试用英文做各科笔记,认真到数学老师画双曲线图时尖端上翘了,马上就有同学举手指正。

    也就是从那时起,凡事爱琢磨的李安民开始注意收集好的学习方法,并意识到良好的环境和积极的心态对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重要性,这为他后来专注于学生学习辅导和心理辅导打下了基础。

    70岁再进高考考场

    1982年初,大学毕业的李安民被分配到高陵二中教生物。刚到没几个月,学校发生了一起恶性事件,几名学生打架,一名学生被刀捅死。

    震惊之余,李安民萌生了研究学生教育问题的想法。他联合几名年轻教师成立了学习方法辅导小组,义务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和心理问题疏导。他们的努力卓有成效,几年间,这所曾以学风差闻名的学校,先后有学生考入了中山大学、西安交大、清华大学等名校。

    在高陵二中、三中任教期间,多年的教学体会让李安民深刻感受到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,他做讲座、搞咨询、组织经验交流会,为学生和家长进行心理辅导,“周围群众可能不知道这个学校校长叫啥,但都知道学校有个李安民老师”。

    2006年4月,李安民“退而不休”,在关工委支持下,与几名教师联合成立“高陵县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”,开通心理热线;又在高陵图书馆开设“李老师大讲堂”,宣传教育新理念、新方法,普及心理健康知识。他被多所学校聘为“校外心理辅导员”,并被西安市少工委聘为“红领巾大讲堂讲师”,出版了收集有50多个辅导案例的《用心育人点滴》一书。

    2016年,退休10年、已经70岁的李安民再次走进高考考场,重新体验高考过程,只为“保持学习状态,理解学生感受,更好地给学生做心理辅导和学习方法辅导”。

    “如果像很多人一样,闲了就打打麻将,我只能是一个退休教师。我一生坚持学习,不是为了获得一张文凭或者某个证书,而是为了逐渐改变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,帮助更多学生迈向成功。”李安民说。

    (本版文字除署名外作者均为刘亦凡)

    查全性·直谏 1977年8月6日,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,在座专家对恢复高考愿望强烈,却因顾虑形势隐而未发。年纪轻、辈分浅的武汉大学副教授查全性痛陈当时招生制度的弊端,建议恢复高考,并直言“今年能办的事就不要拖到明年办”。邓小平从善如流。那一年,高考在寒冬,査全性的慷慨陈词却点燃了570万考生的笔尖。

    张亚勤·神童 自12岁考入中科大首届少年班,张亚勤便与“年轻”二字相连——年轻的本科生、硕士、博士,年轻的微软全球副总裁、百度总裁。这条路最符合人们对神童的期待,却并不好走。为了提前学完课程,他累出过急性肝炎;因为基础差,他也曾纠结过未来。“成功需要坚持和专一。”48岁时,张亚勤说。原来神童也没有永远的天赋异禀,不过是日复一日地负重前行。

    陆步轩·和解 陆步轩在村里扮演过截然相反的角色:考上北大,父母教育孩子时拿他举例;操刀卖肉,孩子反驳父母时也拿他举例。陆步轩曾尝试消除这种矛盾,他编纂地方志以迎合“北大”标签,或直言“给母校丢脸”以抹去“北大”标签。去年陆步轩终于想通了。他辞去公职,加盟食品公司,专心教学生们卖猪肉。“读书不一定能改变命运,但是读书能改变思维。”这是陆步轩与自己的和解,又何尝不是社会认知与高等教育的和解?

    张俊成·荣耀 民办中职学校校长张俊成从不避讳自己的保安出身,他经常分享自己在北大当保安时的故事,希望给“教育受过挫折”的学生以信心。1995年,他自学考取北大法律系,被称为“北大保安高考第一人”,人生从保安开始,在他看来是荣耀。希望多年过后,台下那些上不了高中的孩子们也会觉得,人生从中职开始,亦是荣耀。

    蒋昕捷·破格 因为满分作文《赤兔之死》,蒋昕捷被南京师范大学破格录取,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人们“破格”的关注与期待。很多人觉得,他应该成为韩寒、郭敬明式的人物。但蒋昕捷的人生并没有“破格”,他如今在电商卖小龙虾。满分作文没有造就青年作家,这令人遗憾吗?并没有。如果卖小龙虾时,他依然记得赤兔马为何而死,这就是满分作文珍贵的价值。

    蒋方舟·谣言 蒋方舟似乎天然会引发争议。9岁出道出版作品,被质疑是母亲代笔;19岁通过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,获得降60分录取资格,被质疑内有猫腻。回想质疑萌生的土壤,除了大众对名人、名校惯有的臆测,或许还有对自主招生规则的不甚了解。蒋方舟为自己辩解:“有些人认为我堵住了他们上大学的路,我认为我不过是参与了开路。”开路难,行路也不易,多年来,关于自主招生更科学、更公平的探索一直在持续。

    李金生·白卷 多年前,李金生走出考场,向记者直言“交了白卷”。舆论一片骂声。看待这名强烈要求参加普通高考的盲人考生时,大众曾饱含英雄主义的期待。当期待落空,没人愿意听“希望使用电子试卷”这类解释。但这不是结尾。高考后,李金生提出完善盲人高考的7条建议。今年4月,新规发布,明确“允许视力残疾考生携带答题所需的盲文笔、盲文手写板……等辅助器具或设备”。英雄主义是什么?或许就是像李金生这样,明知会失败,依然在战斗。

    葛军·传奇 “凡是他参与命题的高考数学卷,考完以后,90%的女生是哭着出考场的,90%的男生则是撕书砸东西。”退隐命题界多年,南京师大附中校长葛军的故事仍流传于江湖。葛军并不明白,为什么集体决策的题目会让自己“成名”。他辟谣,可不实的声浪总是更高。从前高考的传奇人物都是学霸,如今有“槽点”的那类人更受欢迎。葛军是谣言受害者,但他也见证着高考退下神坛,从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变迁为生活中的一种选择。希望想到这一点,他不再那么憋屈。